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2017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9/27 13:24:16

 2017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年会在京举办

    在金秋送爽、天朗气清的九月,我们又迎来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经过紧张地筹备,北京土木建筑学会联合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共同策划召开了本次主题为“改变进行时——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学术年会。

 

 

 参会专家合影

 

    北京是六朝古都,拥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具有悠久的历史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座历史和现代交融的活力城市,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在谱写着城市的神话。对北京这座历史名城而言,如何实现老城复兴是一个持久的话题,无论对历史还是今天。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曾指出,“北京已经成为一个古都风貌现代化大都市,这是中华文明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个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对于北京的城市复兴,我们需要寻求正确处理途径——既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又为保护文物与历史街区创造条件。城市不能失去历史的记忆,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资源丰富,近年来北京又重新修订了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央从长远的历史高度再次确立城市核心战略和整体战略布局,以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态,提高城市竞争力为重点,全面构建和打造新时期的城市价值产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是北京地区土木工程领域集中的学术团体,这里汇集了我们这个行业各类专业人才,多年来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在北京市科协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团结北京广大土木科学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服务,为发展北京城市建设,实现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也将积极响应总书记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指示,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高点定位要求,为实现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不断朝着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发挥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的作用。

    学术交流会大咖云集,汇集众多来自国内知名的建筑设计专家学者,60多家知名企业和众多设计机构的300多位设计精英出席了本次盛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邵韦平、北京市科协学术部副部长杜扬、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城市设计处严坤、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部长杨群,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与村镇建设处处长宛春,北京市重大办科技处李京凡出席会议,北京名城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艺术中心主持建筑师朱小地,分别以《要形态也要生态和业态,要保护也要发展和民生》《老城复兴》为题做了主旨发言。

 

 

 邵韦平理事长发言

 

    会上各方专家围绕主旨从老城更新中的规划控制与公众参与、老城更新创新技术的魅力、北京市在老城更新中的工作、老城更新中设计实践与研究、老城更新中工程技术研究、老城更新中的市政工程技术等多个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汇报,多角度、多层次诠释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一主题思想。

    一年一度的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年会是一次开拓视野、学习经验、广泛交流、提升影响的智慧盛宴。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也将继续深入关注老城改造,老北京风貌保护等多个热点问题,增强学会智库的影响力,以政策为导向,全方位、多角度深刻诠释前沿理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积累专家资源,建立与规划设计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打造一个拥有北京味、国际范儿的风韵首都贡献力量。

会议的主要核心观点:

《要形态也要生态和业态,要保护也要发展和民生》

北京名城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

核心观点:建立全面保护的指导思想,编制规划要三态合一

现在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已从原来比较熟悉的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旧城的整体保护,转向了现在的全面保护。包括这次的总体规划,以及即将修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都有明确的体现。

名城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要讲适用、绿色、美观,我们在规划中要强调三态合一:也就是要在空间形态、环境生态、功能业态上统一协调。

 

 

 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发言

 

《老城复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艺术中心主持建筑师朱小地

 

 

 朱小地董事长风采

核心观点:

旧城保护不是一个简单的作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时候过程也受到各方面边际条件的制约,这个项目一旦进入旧城保护的语境以后,这件事情就变成了反复不断延续的过程。我们需要做更多保护性的梳理。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理念和当代科技成果,完整保护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富建筑遗存,形成可以回溯历史的时空脉络,展现北京旧城独特的文化魅力。

 

 

大咖级专家云集

 

 

会场探讨气氛热烈

 

 

老城更新中的规划控制与公众参与

主持人:冯斐菲(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所所长)

遗产是大家的,是公众的,不是每个人官居高位就可以决定城市的走向,公众参与保护在咱们国家是相对来说比较新鲜的,但这也是未来趋向。

《城市空间协同营造》

主讲人:杨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城市的改造本质上就是城市更新的过程,涉及到人口环境、交通以及生产的方式。社会经济、活动自然会推动社会经济之间发展。在发展中我们会发现,从空间形态或者从社会形态进行干预也是一种方式。

我们最终的规划目的是要让城市充满活力,让我们的公众24小时能够把空间很好利用,在规划过程中以及审批管理各个方面都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要素,如何最充分有效串接起来,才能达到目标。

《破解老城交通困局》

黄伟 清华同衡

拓宽道路是不是真的可以解决老城的交通困局呢?

亚当斯定律:新的交通供给会诱发更多的交通需求的增加,需求增加规模还会超过供给增加,最终使交通变得更加拥堵,困境更难得到解决。

艾什比法则:不可能用更简单的办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老城的交通困局原因是多方面,很复杂的,一定会用相对来讲和它一样复杂的对策解决问题,一个妙招或者一招鲜能解决很复杂的问题。

老城的停车问题突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管理。我们应该对路内的停车泊位要做一些梳理,该减的要减掉,该增加的也可以适度增加。另外抑制不合理路内停车的供给。简政放权,避免多头管理。创新提升路内泊位的利用效率,包括路内的停车收费价格的调整机制。消除路内违章停车,违反停车秩序。把老城区交通秩序的管理,包括违章停车的管理纳入到个人诚信系统。这样整体对老城区操作,特别是城市问题,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

《一种可以保留记忆的都市更新过程》

John Van de Water & 蒋晓飞(NEXT Architects

激励相融,在首尔结合政府的规则制定,结合公众参与所做的城市发展体系介绍。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缺乏政府和居民的良好互动,所以很难形成整个城市不是私搭乱建,而是有序发展的结果。怎么样做动态的平衡,政府应该参与做很多事,制定各种规则、限制条件,包括容积率等地下建筑的控制,都应有非常强的原则,这些东西可以做一些逐步的修改。

《引导与互动——北京胡同复兴的民间参与自激活》

主讲人:王舒展 建筑创作执行主编  知名媒体人

“真正城市的探讨,需要把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去掉,用一颗完全空白的心,一个头脑重新介入到旧城当中,不带偏见看到真实发生的事情,从下而上反馈城市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面貌。”

AC建筑创作杂志社承担过好几项西城区和旧城改造相关的公众参与的活动组织、策划。整个过程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踏入城市这个领域的媒体来说,其实还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事。与以往的竞赛不一样,我们这次竞赛没有明确的任务书,只是提供了大的框架范围。城市空间精细化和利用,生活环境的改造提升,文化氛围的突出塑造,公共服务的合理配置,这些都可以做。这个竞赛让选手自己走到20个胡同中间,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自己设计的目标,然后分析它,最后给出解决方案。

在竞赛里已经开始改变行业一些传统定型的思维,开始往我们不熟悉的非居住区进行探索。也就是说,我们经过这样的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单一建设和改造开始考虑我们这个所谓的存量空间城市复杂文脉,其实真正最终的指向是城市管理,而不是简简单单空间设计。我们建筑师最擅长是硬性实体空间的建造,实际上我们这个要探讨的是组织,是模式,是软性的行为。还有就是表面上还是对物质空间进行改造,是对物的,但是实际根本是要对人,我们要真正了解这里面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天宁一号.新生

刘宇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UFO工作室副主任/杨崴崴:北京天宁华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身处天宁一号,大家明显感受到一种气场。就像中国阴阳图似的,天宁寺作为阴阳图一极,900年前在这里建立一个极,70年代又在其旁边建了这个大烟囱,实际上是两个点。大家看着有冲突,在中国文化里,这个地方中间不是存在一条轴线,而是在阴阳转换当中实现各种能量气场的变换,并不是说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一定有冲突,通过不断做阴阳之间转换,让大家体会出这样的气场变化,建筑形式不是特别重要,内在能量的转换,人和历史之间的对话,我们认为这样是更有意思的。

老城更新创新技术的魅力

本环节主持人:王忠勇 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生态环境建材分会原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建材网创始人

装饰混凝土在老城更新中的实践

老旧建筑外保温更新技术研究

不锈钢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

中空内模金属网内墙的应用实践

《北京市既有建筑密集区域空间利用施工技术研究及示范》

主讲人:宛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与村镇建设处处长)

老城区的空间利用/装配式低层住宅

北京老旧城区空间极小,尤其是到了胡同里,停车难,道路狭窄,将来还有一些改造和新建的项目,施工场地都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主要是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二个就是低层住宅或者低层建筑采用了装配式建筑

老城更新中设计实践与研究

本环节主持:任浩 中国建筑设计院 建筑文化传播中心《设计与研究》执行主编

《城市更新背景下存量工业资源的再生》

刘伯英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办人、首席建筑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理事,中国国家代表

我们现在正处在新的转折时期,产业在转型调整,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都重点在抓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201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规划,要用十年的时间完成120个城市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工作,老工业基地占整个国土面积多少呢?1/7

我们的老城区或者有历史价值的东西被新的项目分割得支离破碎,在这样新的形势下,非常有必要对老旧小区,包括工业厂区进行重新的梳理,进行功能和环境新的编制。

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工业的内在美,他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对于我们千篇一面城市面貌来说,工业也是特色城市风貌组成部分,而且工业的东西比较年轻,也是一些年轻城市建成和发展的见证,也有它文化的价值。

城市更新在城市诞生那天开始,就是与城市发展并行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城市更新已经到了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我们给它有一个新的词叫城市综合复兴,这个复兴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复兴,物质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提升,也是历史文化的彰显和传承,也是社会和谐重要的体现。

《改造更是再创造新的空间》

张会明 北京宗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设计师

中国现在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保证新城改造,最大的问题就是产权不明晰,改造主体不明晰。现在国家的PPP政策是非常适合城市更新改造的。在PPP中所有者、经营者和投资者是分离的,所以更合适做项目。比如说旧厂房或者老城区产权放在这儿是产生不了价值,却可以由第三方来经营,由投资人来投资运营,PPP项目是解决城市再更新非常好的良方。

《多维进化——隆福寺地区城市更新研究》

周凯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U2工作室副主任,高级建筑师

隆福寺曾经是北京著名的商圈,这里面有隆福大厦,上世纪8090年代北京著名四大商场之一。1993年一场大火震惊全城,隆福大厦经过多次业态调整,但是都没有恢复往日辉煌,同时隆福寺地区衰败至今。

作为改造者,我们的首要策略是通过修复城市肌理,拆除和改造既有大体量的公共建筑,把地面层划转到更适宜于人步行的尺度。第二个策略是通过延续屋面覆盖不同尺度的建筑和公共空间,在建筑风貌上衔接胡同区和不同尺度的公共建筑的屋顶。同时屋顶形成若干氛围的灰空间,重塑对不同商业街区的界定。

城市发展变化是多方的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既有自上而下的规划和整治,也有自上而下自发的改造,我认为健康的城市保持多样性是必要的,而建筑师在建筑城市中心过程中,应该一直保持人文主义的立场,而且也是可以做到的。

《文化工人与城乡空间转型》

韩涛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ThanLab 工作室主持

建筑师想要探讨的是,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的这种状态,如何变成中间形塑的力量。

在今天原子化社会总体趋势里面,我们非常清楚看到,局部的共同体正在形成,前工业社会那种小团体的工作方式正在形成。在诸多行业里面都有体现,而这种小团体的工作方式,会以新的面貌而呈现,这种新共同体也将影响着建筑学的发展。

   工厂和聚落同时性回归是未来建筑学的结论。我希望解决如何把工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一个群体生活,工作和生活捆绑在一起,空间生发自我生长的力量,这样才不会变成景观化的表演,变成摄像机控制下的,需要生存现实的景观。

    最后就是当改造的时候,我们面临不是白纸,而是灰纸,一定呈现诸多社会学的关系,并不是做空白的游戏,装一个个社会学的关系,把这群社会学的关系,固化为建筑学的形式,也就是说建筑不再成为鲜艳的一份子,而是变成社会关系空间化的结果。

老城更新中工程技术研究

本环节主持人:吴吉明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秘书处主管

《垂直城市-老城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再利用》孙宏伟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总建筑师

现在的学术研究和技术讨论,只是关注道、法、术,太关注术这个层面,很功利,花时间希望得到成效。到了道的层面,各个专业之间才能更好融汇贯通在一起。

北京和世界所有的特大型城市完全不太一样,我们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面城市应该增加一个维度往下去,把地下空间逐渐融入到城市的功能,城市生活中,不应该简单像我们这个专业里叫地下工程或者地下空间,应该加入地下城市空间这样的概念。

我们希望疏解地面层的改造,给生活更多人文的关怀。现在已经有很多地下工程的技术,可以把地面城市和地下城市综合融汇在一起。

《更新改造中的减震隔振技术》

卜龙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复杂结构研究院

我们国家属于地震频发多震国家,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们有很多方式来应对这种灾害:一种是传统的抗震,二是减震,三是隔震。对于抗震通过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来解决地震的作用。对于减震,通过集中耗散能量,减小对主体结构地震作用。隔震,通过延长结构周期,错开共振区段,从地震能量输入阶段减少对结构的响应。

既有建筑的低干预抗震加固策略

刘航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 教授级高工

国内既有建筑面积非常大,老旧城区更新过程当中一定碰到大量老旧建筑,因为建筑年代非常久远,按照现在的规范评价,安全性是不足的,提升安全性是我们实现建筑更新最基础的条件。

低干预加固是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最小破坏,对原有资源的最大利用。它应具备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原结构损伤最小。二从环保的角度来讲,施工要绿色环保,施工简便,质量容易控制,工期短。

目前城镇化进程深入,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老城复兴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环境和建筑的影响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承载重要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也是有识之士关注的重点。在众多的结构安全性加固过程当中,还有低干预,从成本和建筑影响方面,尽可能少占用资源,多利用原结构本身既有的资源,真正实现大幅度安全的提升。

老城更新中的市政工程技术

本环节主持人:施云飞中国房地产总工之家秘书长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引入,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发展》

宋文波 北京市政总院排水专业副总工程师,曾主编北京地方标准

目前我们的老旧城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市政设施问题是非常突出的。一是市政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已有的设施老旧失修,使用质量下降,居民生活非常不方便,落后的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电力线裸露在建筑物外面,存在着安全隐患,也影响着古城风貌的景观,同时对于北方地区,冬季采暖问题也非常突出,雨污河流,环境脏乱差。总体来说,严重影响安全、风貌和价值,传承和发展无从谈起,成为繁华地带的遗憾,逐渐演化为城市的疮疤。

埋深潜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很关键。因为历史建筑一般基础都比较浅,街区也比较狭窄,如果深埋的话,实施起来难度大。总体来说适宜在空间狭窄、电力和通信管线需求较少的地段。我们考虑采用电力通信管井同路由布置的方式。结合白塔寺地区的架空线入地,我们也相应进行了缆线管廊实施的研究,但是缆线管廊在北京地区推进还是受到了一些制约因素,也有待于相关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统一认识共同促进推进,这也是对我们现有的运行管理模式一个挑战。

《小直径盾构技术在城市管线工程中的应用》

金奕 北京城建集团土木工程总承包部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盾构机发展得非常迅速,我们国家通车地铁里程4300公里,中国所有的城市地铁,这个数字相当于除了中国以外,所有的世界城市地铁的总和。

而地铁不允许设暗挖,设暗挖需要专家论证。日本在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部用盾构技术,一个公司有六百台盾构机,而且都是已使用七-八年的。如何在地下15米以下的空间开展作业,就北京的管线而言,盾构几乎是唯一的选项,但需要我们针对盾构的原理机制对设计进行更加合理优化。在特大型城市,小型盾构机是有非常大应用潜力的。

BIM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设计中的整合应用》

蔡明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分享选取了典型的北京CBD商务核心区作为案例。

这是一个有18个地块,19个楼座,地上有270万的建筑规模,地下是140万地总的410万建筑规模的巨大项目。我们把地下空间整体进行了开发,从上而下分别是中央公园,市政道路,再往下就是市政管廊,同时就是人行系统、车行系统,以及下面三层的综合防灾系统。

CBD核心区里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道路的概念,形成高度整合的模块化,能够为周边的楼座提供全面必要的基础设施。整个地下空间使用的BIM系统,在这种几大综合项目汇集并比较交融的项目中,发挥的作用很大。我们对于自身的搭建,包括我们和市政接驳,包括市政管线,甚至包括和轨道站点的接驳,都是利用BIM的手段,使得其标高更加清晰化。

作为地下空间的项目,其实有一个高效的集成,把我们的地下空间比喻成一个主板,这个主板预设很多的插口,能够让每个地块按照准确的位置插入。插入后能共享资源,高速利用起来,并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对于城市比较密集的区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效的手段。

选用BIM的手段是因为整个的规模非常大,这个区域单层规模达到10万平米以上,所以必须有一个高效有逻辑的疏导,才能够把整个系统有逻辑地搭建起来。

CBD核心区地下空间从宏观层面来说,地下空间近些年在国内发展非常快,其开发程度也是很大的。地下空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一些超大的空间,这些空间为我们建筑师赢得了一些机会,让我们营造出比较有特点的场所,能够把这种地下空间变得更加有趣味。从微观层次来说,地下空间的大型区域,可以将其模块化、逻辑化,不仅从公里或者米的单位来诠释,还可加入毫米的概念,让城市空间更加精细化,完成度高,并充分营造地下空间概念,同时让建筑师充分发挥专长。

《旧城改造中海绵化建设的实践》

郑克白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工

海绵城市主要是分三段式,主要是有三个部分,一是源头,二是过程,三是末端。海绵需要控制的事,一是降雨时,不要让大面积降雨在同一个时间里头排到下水管道当中,造成降水管道来不及输送,造成毁坏。第二个是地面上的污染,不要让它通过管道进入到下游的河道,造成下游河道污染。这就叫源头控制的两个部分,一是径流的控制,二是污染的控制。我们的源头减排,是用径流控制率来控制的,源头减排主要是说减少峰值和流量。源头控制是在建筑和小区里面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集体大合影

 

    学术年会是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每年一度的大团圆,因为大家的支持,我们才有今天的繁荣,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支持方加入我们的活动。

    专家报告已汇编入年会特刊,可在本网站学会刊物中搜索下载。 

      需要了解更多更新的资讯还可关注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微信公众号。


文章整理及图片: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吴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