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2020学术年会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0/9/30 11:21:46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2020学术年会

 

 

 

 

2020924日,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2020先导展中的系列活动之一北京土木建筑学会2020学术年会召开。本次活动以新基建与城市未来为主题,探讨健康建筑、韧性城市、智慧建造、工程质量大数据监督与智能管控、土木工程科学发展等内容。

 

嘉宾视点:

 

邵韦平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2020先导展总策展人

《北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双年展》 

 

 

  本次先导展的主题是"多元共生",意在扩展学科的边界,在城市与文化的领域中探讨建筑的意义和未来,思考建筑与科技、艺术融合的新的可能性。建筑是人类共同的文明,同时建筑又是一时一地的,每一座建筑都深深扎根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不能模仿,无法复制,这才是建筑多元多态的根本。同时,"多元共生"也是我们对自己职业的理解。在这个丰富文化丛生之地,我们用展览的形式,与大家一起实现这场关于城市和建筑"多元共生"的讨论。我们希望扩展学科的边界,在城市与文化的领域中探讨建筑的意义和未来,思考北京城市与建筑,艺术与科技的未来。

另,因学会秘书长有人事变动,本次大会上,理事长为大家引见新任代理秘书长朱学晨上台亮相。

 

分享版块:规划未来

 

仝海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标准处处长 

《设计创新引领新基建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传统设计不断赋能提升,为跨行业设计的横向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城市科技设计等领域在自身纵向发展方面都有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设计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连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营销链的重要连接体,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新业态实现重点突破的重要力量,对于支持新基建、打造新场景、提供新服务、开拓新市场、制定新标准,从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治理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李栋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新基建时代的城市数字化转型》  

 

 

  以智慧城市为典型标签,人类社会期望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已过去了十余年时间,已经走过了从试点示范、需求驱动到全面普及的几大阶段。当前以大数据监测为代表的各类城市管理新应用层出不穷,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安全应急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城市智慧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通过系统梳理总结既往的成败经验,可以提炼形成城市数字化转型三个层次的模式:复原物理城市底版、提升管理部门效率、优化城市发展模式,未来在城市规划与发展行业经验的指导下,利用好强大计算力、海量数据和智能算法,结合新基建新场景,构建城市治理的数据与实施闭环,将提升城市化社会的智慧能力,明确前进方向。

 

王亦知 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

《面向未来的新机场算力时代的数字设计》

 

 

  算力时代的设计依靠算力进行设计,是自从参数化设计提出之初,就有的一个基本概念。大量的实验性与小规模的应用,也在不断地验证着、积累着。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数字设计,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彻底地应用与实施落地,从而宣告着算力设计的时代,真正的降临了。回顾大兴机场的设计过程,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如此充满雄心的建筑,它的规模、体量、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超出了我们常规的经验范畴。在接到大兴机场数字设计的任务时,我们一时找不到现成的方法和途径,能够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然而机缘巧合,我们被迫地走上了一条与以往不太相同的道路,将设计的重点,由人的智力,转向计算机的算力,并且幸运地走到了终点。进一步地,我们相信,新的方法必然会产生新的形式。随着设计算法的完善,基础性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的普及,硅基的智能必然越来越深刻地介入建筑设计的工作中。届时我们建筑的面貌,甚至建筑学的概念,都将超乎我们的想象。 

 

 

周正全 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

《无人驾驶与未来城市基建》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汽车制造业和新兴互联网产业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研发的大量的资本投入,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尽管无人驾驶汽车目前还处于蹒跚学步的幼儿时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终究有一天它会走入我们的生活。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给我们的城市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的话题引起了很多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者的兴趣与关注。 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本身而言,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者们认为,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不能像人类驾驶者驾驶的车辆一样在普通的道路上行驶,那么它就不配被称作为无人驾驶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这一点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而言,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但他对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和停车设施等,却提出了很的标准,似乎不需要我们对这些基础设施做出任何改变。情况真是这样吗?本文通过从无人驾驶汽车运行的特征着手,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如何通过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改变,彼此相互融合,让城市与交通的运行更加高效便捷。

 

      奥雅纳北京分公司董事

《复杂性视角下的韧性城市与建筑》

 

 

  城市是人类聚集的最复杂形式,是人类组织、自然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各系统相互影响形成的复杂系统。适当发展的城市随规模(复杂性)的增大,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开支为亚线性增长,而创新、财富与社会问题呈超线性增长。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在面对世界经济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基于韧性的评估与设计方法可以提升城市应对突然冲击与长期压力的能力,支持城市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城市系统和组织层面,奥雅纳联合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了城市韧性指标的评估和实施框架CRI,从人、经济与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以及管理与知识体系四个维度,在12个子项梳理了54个指标,覆盖了150个关键变量。在建筑层面,我们和加州的政府、学界及业界有关人士共同编制了建筑抗震韧性REDi评估标准。根据这些标准与框架,我们和城市管理者和有关人士合作,收集城市的性能参数,评估所在城市的韧性指标,并展开如何改善韧性能力的实践。

 

 杨颖 AECOM规划设计总监 

《新基建在城市更新中的思考》

 

 

  新基建从2015年中央城市会议开始,到责任规划师制度提出,北京在高速膨胀式发展60年后,开始步入大国首都更新时代。朝阳区作为北京新的经济文化活力核心,如何在遵循国家减量政策的同时提升区域综合质量,如何活态化传承文化,如何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民众需求,既是朝阳的艰巨挑战,也是责任规划师的必达任务。AECOM是朝阳四区责任规划师团队,在一年多的街道工作实践中,对于在街道层级展开城市更新工作有了较为清晰的实施路径,即积极应用新基建,我们从街道层级对新基建更具体的理解是:面对个体快速变化的需求,以5G技术附能和大数据处理为特征的智慧民生技术,功能具有兼容和替代,提升资源使用率,降低空间限制。针对当前因胡同停车导致文化和生活被消磨,我们提出智慧停车消减胡同停车,助力胡同文化复兴的策略。对于城市更新,不只是空间资源再分配,更是全要素资源的优化,因而政府和民众间信息的及时、互通、公开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提出公众平台能及时与民众互动信息,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建。对于东岳庙如何实现南北空间延续,在维护东岳庙道教文化的同时扩展社会功能和服务群体的问题,我们提出通过使用VR影像复原东岳胜景+互动智能公园设施的方法,复原空间整体性,提升空间的活动性和使用人群。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是我国的重大任务,作为基层的街道需要通过更主动的监测和引导来保证居民健康。传承与创新、保护与使用、高效与公开,城市更新的要素复杂性和限制性,决定了这一治理实践与基层治理单元和专业技术的不可分割性,新基建构建了路径,而责任师制度是保障和必要条件。作为北京责任规划师一员,我们随着庞大的团队实践前行,遇见未来。

 

   Gensler北京工作室总监

《城市更新与未来城市》

 

 

  时至今日,城市的发展站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点上:一方面,传统城市化的累积和蔓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重负已经不可持续;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科技互联网和城市及商业活动的智能智慧化发展,服务共享正在取代资源占据,科技赋能正在取代开发建设。存量将取代增量成为未来城市的必然趋动因素。在城市更新和未来城市的发展中,城市也将有IQ(智商)、EQ(情商)和HQ(健康商)等做为考察其实力的关键指数。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令人憧憬的未来城市景象:不会再有闲置的资产和资源,物尽其用,各取所需,个体效能和系统效能达到了最大平衡和最优配置;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深度融合,互为彼此,城市有如同生命体般的智慧和自学习适应性;与此同时,城市因为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和更及时的调节将会变得更加富有韧性和可持续性,将可以更好地抵御来自于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冲击。

 

前一时段结束后,学会还对2020年在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演讲比赛中的优秀选手及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颁奖。

 

分享版块:工程创新

 

吴吉明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

《未来的力量》  

 

 

  今天我们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描述它,但真正伟大的东西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未来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我们必须相信那些不可能之事,我们尚处在开始的开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未来,关注未来的无限可能。 

 

朱忠义 北京建院结构专业总工程师

《面向未来的高精度结构理论创新与建造实践》

 

 

  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通常以设计理论创新、建造技术革新、新材料使用等为标志,目的是建造安全度更高、质量更精良的建筑产品。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行业技术水平快速上升的大背景下,建造高精度的结构成为本领域未来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目标。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反射面主体支承结构的工程实践中,我们面临来自两方面的挑战——远超常规建筑结构的几何尺寸,以及远高于传统建筑结构的精度要求。超大尺寸与超高精度,二者形成了一对矛盾体,在给我们的设计带来巨大困难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我们大胆革新设计理念、努力突破现有手段技术瓶颈的动力来源。抽丝剥茧,我们最终成功在500米尺度结构中做到毫米级精度,为精密天文仪器观测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技术发展源于现实需求的驱动,而发展的技术也会反过来催生新的需求。我们希望FAST高精度结构的成功实践可以为未来的建筑结构提供想象的蓝本,带动相关领域朝更高精度、更好质量发展,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有益作用。

 

李爱群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

《城市更新的关键技术》

 

 

  本报告分析了城市更新的现实需求,阐述了建筑性能提升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提高城市韧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北京等超大型城市均将城市抗震韧性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隔减震技术被认为是托举未来城市安全的关键性技术,是城市更新的支撑性关键技术。同时,报告分析了隔减震技术及其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指出隔减震技术是确保未来城市地震安全的技术性选择,是提升未来城市抗震能力的关键技术;阐述了隔减震理念、性能目标,介绍了建设质量控制技术、系列标准规程图集以及代表性工程案例。

 

胡建军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数据中心 副所长

《城市大型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在建的智慧城市及一些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校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全面管理本城市和本机构的IT系统。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覆盖全球无数机构的业务实际上是在数据中心支持下运转的。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交通,能源一样的经济基础。 本次分享简要论述了大型数据中心规划的概念,分析了数据中心主要系统对物理环境的要求,详细阐述了数据中心与民用建筑在结构上的区别,提出在规划建设上应关注IT、业务及场地等各方面的需求,优先满足数据中心用电、制冷、面积三个相互制约的基本条件,提高数据中心可用性级别,降低运营成本。

 

 李久林 北京城建集团副总工程师

《基于未来的施工创新与实践》

 

 

  伴随建筑业全面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大,工业化进程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大批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建筑被建成,中国建造与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相提并论。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建筑业的融合,正在催生建筑业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回顾十三五,新型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是建筑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绿色建造、数字建造、智能建造、智慧建造等领域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大型工程实践中开始被探索和倡导。展望未来,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建筑产品提出了高质量、高品质的现实需求的背景下,加大新基建、新城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以智慧建造为核心,推动高性能结构、新型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控制、生态建筑、健康建筑发展,实现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次分享通过对未来施工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思考,分析跨行业、跨领域的新技术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并以国家速滑馆工程为例进行实例探讨。

 

 沙龙环节 《基于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

 

互动嘉宾: 夏海山、李久林 、李爱群、徐建伟、 苏勇 、吴吉明  

 

更多关于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是北京最早的一批民间科技学术团体。1950年北京市土木工程学会成立。1953年中国建筑学会北京分会成立。1959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两家学会合并成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1960年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任第一届理事长,从此开始了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的历程,至今已有六十周年的历程。作为北京区域资深的行业的学术团体,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一直致力于开展建筑学术交流、繁荣建筑创作、发挥建筑师工程师的社会作用等工作,并关注建筑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沙龙寄语:

  • 要放眼未来,也要面对现实;要有高远的志向,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学习,学习各种素质和能力,成为能够应对未来,能够迎接未来的未来型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   夏海山

  •  要有好的专业基础和功底,要有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

     ——北京城建集团副总工程师   李久林

  •  未来对年轻的设计师充满着期许和挑战,希望你们坚持和坚守,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创造更好的未来。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   李爱群

  •  别忘初心,充分利用自己的自媒体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

     ——东方华太建筑设计总经理   徐建伟

  •  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坚持下去,必有所得。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科研中心主任   苏勇

  •  未来无限可能,现在只是开始中的开始,大家继续努力。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   吴吉明

      

    注:本次年会特出专辑会讯已发至学会网站,如有需要可自行下载或与学会索要纸版:http://www.ceasb.org/showkanwu.asp?id=755

  • 联系人:孙兢立:18601258550